义乌市智能制造协会

Yiw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

"义"启共富,"武"动未来:义乌智能制造协会武义调研,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!

发表时间:2025-03-27 16:36

3月21日,义乌智能制造协会一行赴武义县回访,开展深度调研,实地走访协会副会长企业、西联乡、坦洪乡、新宅镇,共谋智能制造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推动两地产业联动、优势互补。  


"义"聚智造,"武"动产业

共筑协同新生态

走访协会副会长单位武义县旺锹机械有限公司,专注研发生产文教用品全自动包装设备,生产厂房达3000平方米。公司自主研发"前道上胶包盒+后道包膜包装"先进技术,在包装精度与效率上具备独特优势。协会常务副会长、韩韵工贸总经理杨三笑在实地考察后,对设备性能给予高度评价,现场立即表达采购意向。

推动义乌武义产业联动:协会副会长、旺锹总经理王世平表示,武义县作为全国文教用品重要基地,聚集扑克牌、“两针两钉”(大头针、回形针、图钉、订书钉)等文教用品生产企业300多家,产品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%以上。依托协会平台,充分发挥武义文教用品集群优势与义乌广阔市场优势,共同搭建产业链新生态。

设立协会武义分会:协会秘书长魏松林提议。由王世平副会长牵头成立义乌智能制造协会武义分会,强化两地产业联动,实现资源互补;会长叶建阳、常务副会长杨三笑、彭水根、朱清源表示赞同。

IMG_6394.JPG

IMG_6387.JPG
IMG_6390.JPG

"义"助就业,"武"暖夕阳

共建乡村振兴路

西联乡:家门口就业,托起幸福“夕阳红”西联乡聚焦40-60岁妇女及老年人群体,依托“家门口就业”模式提升民生幸福感。目前,哨子加工项目已落地,但劳动力利用率有待提升。宏日机械何道兵提出“公益扶持计划”,武义公益基金拟投放20台夹子类设备,企业提供培训及前期货源支持,后续由村集体自主对接市场。针对企业对“货源稳定性”的担忧,妇联与职业经理人团队将建立长效服务机制,保障加工质量与效益

IMG_6450.JPG

IMG_6404.JPG
IMG_6427.JPG

坦洪乡:红色文旅+产业融合开辟致富新路。坦洪乡以服装代加工为基础,打造“共富工坊”,灵活匹配企业外发订单需求。同时,深挖本土文化资源。潘漠华红色教育基地:打造革命历史IP,推动红色文旅融合;上坦村古建筑群:依托徽派建筑特色,发展文化体验与乡村旅游,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。

IMG_6510.JPG

IMG_6488.JPG
IMG_6479.JPG

新宅镇:“生态+加工”双轮驱动激活文旅消费。新宅镇发挥茶叶、油茶、香菇等农产品资源优势,探索“生态+加工”创收路径。职业经理人对笔类、夹子类代加工表现出浓厚兴趣,计划结合本地闲置劳动力开发“季节性+常态化”订单。未来将进一步整合美丽乡村旅游资源,推动“代加工增收+文旅引流”协同发展模式。

IMG_6519.JPG

IMG_6516.JPG
IMG_6513.JPG

“义武”联动、破解痛点

共建产业服务链

订单稳定性保障:妇联建议优先匹配妇女及老年群体适配岗位,确保“稳定货源+合理工价”。

跨区域协同机制:利用武义工价低、距离近优势,承接义乌夹子类、弹簧类订单,职业经理人将搭建“企业-村集体-农户”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
职业经理人赋能:建立“企业-村集体-农户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强化市场对接能力。

IMG_6414.JPG

IMG_6484.JPG

行动加速、试点先行

共写乡村致富经

公益设备落地:首批20台夹子设备投放西联乡,同步开展技能培训与货源衔接。

文旅融合创新:坦洪乡、新宅镇开发“加工体验游”路线,提升产业附加值。

数字平台建设:妇联联合职业经理人打造“订单动态管理平台”,实时匹配供需,破解“货源不稳”难题。

IMG_6471.JPG

IMG_6435.JPG


此次活动不仅为武义县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,更以“智造力量”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特别感谢武义县妇联在活动中展现出的热情接待与细致工作,为政企高效沟通搭建了桥梁。未来,义乌与武义将继续携手,以产业协作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!  




联系我们

义乌市智能制造协会

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加入

合作洽谈、共谋发展!